水木清英(苏州)环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关于
资讯
主营业务
环保资源
法制课堂
项目案例
联系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生态文明逻辑下的“30•60”战略——环境产业该如何低碳发展?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低碳一直是热门话题,中国积极参与其中并履行大国责任和担当,直到今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九次在国际舞台上发布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我国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15日成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30•60”目标成为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抓手,中国真正迈入低碳发展时代。
      在中国“30•60”战略目标之下,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浪潮下,环境产业如何清醒地认识和判断市场发展机遇?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洪流中创造和革新发展思路?如何辩证地审视和思考社会担当?
      当和煦的春风吹响绿色低碳发展号角之际,E20环境平台于2021年4月27日在北京举办了第84期环境产业战略沙龙。围绕中国“30•60战略下,环境产业低碳发展”的主题,环境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度研讨,集聚智慧解读生态文明逻辑下的“30•60”战略,把脉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新思路和新布局。

低碳推动环境产业3.0时代诞生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E20环境平台系统方案解决中心主任曹斌博士做了主题是:不忘初心,走自己的低碳之路——生态文明下的“30•60”战略的引导发言。他表示,“30•60”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永续发展的国际责任担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发展的战略考量。在国际责任与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坚定走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其中蕴含丰富的内涵。
      在生态文明指引下,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一定区别于西方“矛盾转移”式的发展方式,因为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这就表明,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一定是“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系统治理、完整周期、两手发力”的系统性、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低碳推动环境产业3.0时代诞生,我们归纳出通过能源供给、能源效率、生产效率、运营管理四个维度来判定环境产业低碳发展的标准。
识破低碳“误区”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博士表达,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引领低碳发展的逻辑。这种基于工业文明逻辑与政治利益的低碳发展,把系统性变革偷换成能源信号,目的是把全球气候变化沦为一种经济手段,以侵占别人的发展空间满足自己“无限的需求”。这种狭隘的、片面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导致诸多关于低碳的误区。二氧化碳不是低碳发展的背锅侠;低碳发展不等于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环保技术设施不都是低碳发展;碳交易不是解决低碳的根本之道。
环境产业专家学者探讨低碳发展思路和政策落实

      清华海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汤云柯博士表示:E20环境平台从生态文明大视角分析双碳战略,比只关注能源替代本身更宏观更全面,新能源的替代和传统能源的节约增效应该并重,且与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应该是同步的;要从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评判是否低碳,而不是割裂地只看某一个环节和阶段;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需要双轮驱动,制度设计上应该让企业的社会担当在商业价值上有所体现。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凯军表示,低碳本质是国家安全与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是国际共识,国家政策明确,但到目前为止各行各业解读和执行情况不统一,有些领域还在喊口号阶段,应该将碳达峰碳中和切实纳入到国家生态文明框架,切实从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可持续繁荣等方面落实。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栋民表示,可以依托技术进步把环境污染物和副产品变成生产原料,在污染物向生产资料转变的过程中实现减碳。
环境产业企业家积极思考低碳发展路径复盘并展望未来行业预期
      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表示,苏伊士的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与欧洲以及中国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苏伊士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节能降耗和提效增值,我们的企业运营原则和所有项目在对碳排放和碳减排的数额进行汇总,每年发布《苏伊士亚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并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每年3月18号的全球回收日活动,欧洲提出六大资源之外的第七大资源是再生资源。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光启路100号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二楼C227
电话:189 2128 0037   邮箱:1963343553@qq.com
©2010-2021 www.shuimuqing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24010号-1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11892